机器人:未来防恐利器

日期:  2024-06-08   作者: 贝博足球app官网

  近年来,国内外恐怖活动日益活跃,形势严峻。但面对防不胜防的、复杂地形下的排爆任务等,即使是身怀绝技的安保人员也难免感到力不从心。在类似的极端情况下,机器人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排除危险爆炸物等工作早已有之。而我国相关研究发展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多年来一直从事机器人相关研究工作。中心研制的防恐系列机器人目前已在部分场合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研究所工作人员姚国才介绍,在国家相关项目的支持下,研究所目前已开发出了三种主要使用在于防恐用途的机器人:履带式城市环境便携侦察机器人、大幅面扫描式车底检查机器人和全向移动式安全检查机器人。

  其中,履带式城市环境便携侦察机器人大多数都用在在楼宇建筑、复杂地形等城市环境下执行反恐侦察与隐蔽作业。

  该地面侦察机器人不但可以协助反恐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现场信息和作出正确决策,而且机器人平台可转移共享到各种军用民用领域,诸如救援救灾、核工业环境、军用侦察、探测和心理战等,拥有非常良好的可靠性和模块化拓展性,为搭建该级别地面移动机器人系统提供了平台基础。

  大幅面扫描式车底检查机器人则主要在固定停车场的检查关口使用,或在临时停车场、广场等停车环境中随机使用,以实现对包括车底在内的车辆全方位检查,防范。

  全向移动式安全检查机器人通过其独特的全向移动设计,具有体积小,机动性强的特点,既能够完全满足传统车底检查的需要,也能满足对特殊场景、狭小、隐蔽空间的安检,在日益严格的安检作业中具有其独特优越性和无法替代作用。特别是对复杂造型建筑的安检中,大幅度的提升了检查效率,扫除了安检盲点。

  作为新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的三种机器人也具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履带式城市环境便携侦察机器人采用了轻量化设计,总重量约20公斤,可单兵携行。

  该机器人采用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如大功率驱动和电机保护技术;轻量化驱动轮系和车体设计制造技术;狭窄空间,电流冲击条件下多种射频单元的电磁兼容设计等。重点解决了“可靠性、易用性、牢固性”等关键技术,使得地面侦察机器人在复杂城市环境下,达到“通得过、传得回、可靠耐用、便于携带”的预期效果,达到实用性要求。

  大幅面扫描式车底检查机器人则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扫描成像技术和图像数据处理技术获取车底图像,集移动平台小型化设计、航向锁定模块、图像传输网络、智能车牌识别系统、车辆信息数据库等多项先进的技术于一身。

  该机器人一次移动穿过车底,即可形成整个车底的完整图片,便于浏览检查车底异物,可明显提高车底检查的效率和检查覆盖范围,具有机动性强、成像效果好、作业效率高的优点,很适合在重大活动周边及重要临时停车场开展安检工作。

  基于麦克纳姆轮的全向移动底盘设计及控制算法、高精度电机伺服技术等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在全向移动式安全检查机器人上得以应用,成为该机器的一大特色。

  由于具有独特的全向移动模式, 横向移动和原地转向性能卓越,反应灵敏,该机器人可实现详细、多角度检查重点位置,可适应狭小环境内的安检工作,填补了我国重大活动场馆设施安全检查手段的空白。

  2008年7月,研究所将三套大幅面扫描式车底检查机器人系统交付给了北京市公安局特警大队,用以参加奥运会期间广场的演出车辆安检工作。在20多天里,机器人系统每天检查大型客车30~40辆,小轿车20~30辆。奥运会闭幕式前夕还承担了超长超宽道具运输车辆的车底检查任务,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两套履带式城市环境便携侦察机器人则已被交付武警部队进行了试用,得到了应用单位的好评。

  全向移动式安全检查机器人成功在上海世博会安保等重大活动得到应用,也得到了广大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的认可。

  姚国才介绍,以上三种机器人产品还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展上得到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