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广州旅行社服务同比增长703%

日期:  2024-05-28   作者: 机器人主板维修

  新快报讯 5月25日,广州市统计局公布了1-4月广州经济运作情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4月,广州全市工业生产稳步改善,商务服务、文旅出行消费保持活跃,新兴动能释放潜力,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的态势。

  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保持稳中向好增势,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烟草制品、家具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5.5%、5.1%和4.0%。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实现增加值增长10.5%,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14.0%和12.5%。新兴动能稳步释放,新型显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新能源汽车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5.6%。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出回暖向好,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屏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2.6%、1.1倍和1.8倍;智能化、信息化转型产品增势强劲,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9.6%和72.2%。

  1-3月(错月数据),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重点行业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好增势,增长13.2%,其中旅行社服务迅速恢复,大幅度增长70.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活力持续释放,增长14.9%,其中文化艺术业在火爆的演艺市场带动下大幅度增长64.6%。高端专业服务业活力持续释放,广告、人力资源、会展、知识产权服务分别增长22.9%、16.2%、33.9%和22.9%。科研服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研究和试验发展领域分别增长16.4%和9.3%。

  1-4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3.9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2.3%和4.6%。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大,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额增长24.3%。潮品、休闲、数字消费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限额以上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的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0%、17.6%、9.3%和9.6%。网购继续助力提振消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6%和12.6%。

  1-4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提高17.9%,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提高35.2%;工业投资提高20.2%,其中民间工业投资提高20.5%,汽车产业链加快强链补链,汽车零配件投资提高67.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推进,同比增长35.1%,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57.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施制造、医疗设施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势较好,分别增长31.8%和2.1倍。

  1-4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348.13亿元,同比下降8.8%。分进出口看,出口1957.15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压力下同比下降12.2%;进口1390.98亿元,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重点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值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近一半,平板显示模组、电子元件、汽车(含底盘)、3D打印机等机电产品出口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2.1%、22.7%、1.4倍和5.6倍。

  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6.90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分存贷款看,全市存款余额8.96万亿元、贷款余额7.94万亿元,分别增长6.6%和9.6%。金融信贷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力度稳固,住户短期、长期经营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5.0%和22.5%,企业和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2%。分行业看,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2%、13.5%和30.2%。

  4月,在强对流、强降雨天气带来的出行考验下,全市交通出行平稳有序,单月全市客运量同比增长4.5%;1-4月客运量1.08亿人次,同比增长17.0%,其中,航空、铁路客运量延续较好增长势头,分别增长29.6%和18.9%;机场旅客吞吐量近2500万人次,增长32.2%。1-4月,全市货运保持增长,完成货运量2.84亿吨,同比增长0.8%,其中,航空货运量高位增长30.3%。港口生产稳定,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0.2%和6.1%。

  广州市统计局的解读指出,4月,广州全市上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市场需求回暖势头仍然偏弱,工业经济回升基础依然不稳,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紧紧围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挖掘需求潜力,全力激发消费活力,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助力新动能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蓄力成势,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