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机器人的投资机会:这些龙头个股千万别错过!

日期:  2024-05-15   作者: 机器人资讯

  近日,国内外各大科技厂商集中发力人形机器人落地。8月11日,小米开发的人形机器人“铁大”问世,特斯拉也即将推出其研发的“擎天柱”。

  今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关于机器人的鼓励政策,多家券商机构也看好行业发展。中信建投认为,仿人机器人赋予机器“生命”,高度渗透各行业应用场景,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8月8日,腾讯发布第二代四足机器人“Max”。该机器人拥有非常良好的机动性能,对于复杂地形可以精确走位通行,包括单桩跳跃、双轮站立、双足起立、空翻下桩等高难度动作。

  8月11日晚间,小米举办了秋季新品发布会,除了传统的数码产品,小米MIX Fold 2折叠手机、小米 Watch S1 Pro、Redmi K50至尊版等,本次发布会最大亮点来自于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或是为了凸显权重程度,小米将这款人形机器人放在了压轴发布。

  CyberOne是继去年小米仿生四足机器狗Cyberdog后,小米机器人Cyber家族的新成员,在内部,CyberOne昵称为“铁大”,高1.77米,重52kg.雷军说,人形机器人需要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每台的成本高达六、七十万元,目前还不能够实现量产。

  除了运动能力,“铁大”还具备强大的情绪感知能力。它搭载了MiAI环境语义识别引擎和MiAI语音情感识别引擎,能够识别85种环境声音和45种人类情感。

  马斯克曾在7月初,将原定于8月19日举办的特斯拉AI日,改到9月30日,届时将发布特斯拉首款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擎天柱)。

  科技部等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AI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

  工业与信息化部曾在今年6月对“农业、建筑、医疗、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进行了公示,旨在复制推广。

  后续,工业与信息化部将加快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形成一批先进适用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此外,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将持续推动国内外企业、研发机构加强联系,积极融入全世界创新网络;在全方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上,系统推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软件和整机企业组织联合攻关,持续推动机器人共性技术研究。

  民生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更通用,因其人形造型更易于接受,有可能打破工厂、商用和家用壁垒,成为一个真正通用的产品;此外,可作为天然的商业入口,之后很多商业经济价值会从人形机器人身上得到反应。

  该机构预计,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30亿元,到2030年达到3720亿元。

  在此之下,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成为市场投资的又一焦点。多家券商机构觉得,几大过去在工业机器人成绩不错的头部厂商最有希望成为未来分羹者。

  具体的主要标的有绿的谐波(688017)、埃斯顿(002747)、双环传动(002471)、汇川技术(300124)等。

  绿的谐波主营减速器及其他金属部件,目前产品大部分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公司是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

  2022年上半年,公司谐波减速器及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32.73%。一方面,人力成本上升以及老龄化,持续推动机器人对人工的替代,公司谐波减速机持续受益。

  另一方面,公司谐波减速器应用领域不止于工业机器人。由于具有自身体积小、传动比大等优点,加之公司创新底层数理模型,大幅度的提高产品刚性指标,为谐波减速器打开了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拓展至数字控制机床、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E系列)、新能源设备等多个领域。2021年,数控机床、医疗器械行业为公司贡献收入0.24、0.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60%、237.34%。

  此外,自2018年成立全资子公司钧微动力以来,绿的谐波已经在液压产品方面积累了多项专利技术,已经很成熟的液压产品有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微型轴向式柱塞泵、机器人用电液伺服驱动关节(EHA),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高精工程等领域。

  人形机器人的单台关节数量明显高于工业机器人,随着特斯拉、小米等大厂先后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成熟度有望迎来加速,未来谐波减速器、液压产品需求量将大幅增长。

  目前,公司产能处于快速释放期,人形机器人有望带来市场规模扩容。公司募投项目建设精密谐波减速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正加速推进,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新增谐波减速器产能50万台,截止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年产能为36万台,预计2022年底产能将达到50万台(含原有9万台)。

  埃斯顿主营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覆盖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工业机器人、机器人集成应用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是目前出货量最大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

  公司机器人产品矩阵丰富,涉及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下业。自15年上市以来一直领先业内,2021年实现盈利收入30.20亿元,5年复合增速高达 34.80%。

  公司内生技术实力强劲, 产品研制投入高,研发费用率常年维持在7%以上。同时近年持续外延并购优质资产,先后于2016年投资视觉公司 Euclid、2017年控股运动控制企业 Trio 和机器人集成商 M.A.i.、2019 年收购焊接领域单项冠军 Cloos,如今已打通“核心部件+本体+集成应用”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实现机器人关键机械零部件自主加工率 90%以上。

  同时,公司掌握了数控、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机器视觉等技术,产品互相协同从而筑建技术和供应链壁垒。

  2021年公司定增募集资金额 7.95亿元,用于聚焦五大研制项目,2021年全年度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2.20亿元,用以适应3C行业及高柔性行业的协作机器人以及康复医疗领域的协作机器人需求,增强公司机器人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性能水平。

  双环传动专注齿轮行业30年,目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成为RV精密减速器国内龙头。

  受需求攀升与巨头产能受阻双重因素推动,国产RV减速器或迎“天时地利”。人口 老龄化、用工成本上升催化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井喷式增长带动核心部件RV减速器迎需求爆发。

  此外,RV 减速器在材料选取、热处理、磨齿、装配等环节均具有较高技术壁垒,长期由日系巨头纳 博特斯克占据主导,全球市场占有率超 70%。近年来,纳博产能稀缺严重,扩产慢+疫情干扰下交付周期延长,为国产替代提供良机。

  华西证券预计 ,2025年中国 RV 减速器市场规模66亿元,国产RV减速器占 36%。

  经过多年打磨,双环传动RV 减速器业务腾飞在即。公司从 2013年开始研发RV减速器,历时3-4年成功打破外资垄断,掌握原材料配比、摆线轮磨齿及总成装配技术,产品批量供货埃夫特、广州数控等国产头部机器人企业。

  根据高工机器人数据,双环传动慢慢的变成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产RV减速器供应 商;公司产品在精度、寿命、噪音上向巨头纳博看齐。

  据机构预计, 2025年公司RV减速器收入为9亿元,分别占全球/中国RV市场占有率的9%/14%。

  汇川技术核心技术是对电机轴的控制,包括变频 器、编码器、伺服控制、矢量控制等技术。经过 18 年的发展, 公司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国内伺服系统领先品牌。

  根据 MIR 睿工业披露的数据,2020年伺服(含通用与专用伺服市场规模为203.70亿元,公司伺服市场占有率已成为第一名。

  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业务坚持自研自制,覆盖机器人控制器、电机、伺服驱动、丝杠核心部件,盈利能力领先。

  2021年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仍以SCARA、小六轴等为主,但其也在同步推出50KG大负载SCARA和高速SCAR工业机器人等产品。此外公司也不断开发出多种应用工艺,基本满足搬运、装配、锁附、贴合、插标等工艺段的需求。

  今年3月15日,汇川技术公告称,拟在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南京汇川,进一步深化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

  公司计划新建厂房于2022年6月动工建设,2023年7月有望竣工并逐步投产。根据MIR数据,公司2021年出货量超过1万台,同比增速超过150%,预计随南京基地产能的进一步扩充,公司机器人业务将有效打开产能瓶颈,出货量更上一层楼。

  中金等分析机构觉得,汇川技术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头部厂商有望充分享受本土自动化率提升、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