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技|广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详解

日期:  2024-05-16   作者: 机器人资讯

  广东博士科技竭力为政府(区域)、企业、高校、人才提供全面专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基于科技服务ECO的高效全流程技术交易平台。

  指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的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置。本行动计划中的机器人最重要的包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其中,智能机器人又分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

  指工业自动化中使用的、固定式或移动式、具有三轴及三轴以上可重复编程、多用途的自动控制操作机以及工厂用AGV运输车。工业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数控系统、应用集成、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维修与服务等。

  指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生活便利服务工作的机器人,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如在家用清洁、医疗康复、助老及家庭服务、教育娱乐、餐饮服务等方面应用的机器人。

  指针对危险场合及特殊行业应用需求,如在水下作业、灾难探测搜救、森林防火监测、农业喷洒、军事用途、民用防暴、特种环境等方面应用的机器人。

  到2017年底,重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龙头骨干企业普遍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覆盖率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以上。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品销量占广东年度新增销量的50%以上。

  ①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中以机器人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等机器人研发机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国家工业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和国家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制造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到2017年底,建设3-5个各具特色的省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带领企业、项目、人才、资金向基地集聚,形成高端企业集聚、产业链完善、配套服务齐全、整体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基地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机器人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的比例达到50%以上。

  ①省市共建机器人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以省市共建方式,培育建设3-5个省级机器人产业基地。

  ②加强招商引资,做大产业增量。2017年基本完成重点企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全球机器人领先企业或项目入驻。

  ①培育发展机器人研发制造骨干企业,打造我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2015、2016、2017年我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制造重点骨干企业分别达到10家、30家和50家;到2017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1-2家销售额超100亿元的企业。

  ②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服务企业。鼓励和支持“工作母机”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工作母机+工业机器人”一体化解决方案,直接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加工中心或无人生产线亿元以上的系统集成企业分别达到5家、10家和20家;到2017年营业额达到5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5个。在汽车和摩托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五金家电、纺织服装、陶瓷卫浴、建材、食品医药、包装印刷等领域,各培育至少2家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③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2015年无人机、家政社区、餐饮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机器人产业销售额突破100亿元;2016年医用服务机器人以及电力检测维护、无人船、无人车、防灾救灾、民爆等领域特种机器人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小批量推出商用产品;201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实现发展水平和规模双提升,进入国内领先行列,销售额达到200亿以上。

  到2017年底,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开展机器人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建设10条智能生产线个左右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和50个以上省级试点示范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创建国家机器人应用示范区,3年累计新增机器人5万台,制造业万名员工机器人数量达50台,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开展机器人应用的企业平均劳动成本下降3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0%,质量效益提高10%。

  ①实施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计划。2015年支持100家重点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项目,带动全省超过500家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2016、2017年每年新增开展机器人应用项目的企业分别达到650家、750家;2015-2017年累计新增各类工业机器人5万台以上,其中国产机器人占比达到50%。

  ②建设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力争2015-2017年每年建设国家机器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应用试点示范项目5个,2015-2017年新增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分别达10个、15个和25个。

  到2017年底,主要依托机器人产业基地实施一批机器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建设投资总额300亿元,新增产值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

  ①遴选一批2015-2017年投资建设的机器人重点建设项目,参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土地供给、环评、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②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保证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形成新的增长点。

  2015年-2017年建设15个省级机器人安装维护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3个省级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依托技工院校建设5个省级机器人产业实训基地。

  ①加大引才力度。在“珠江人才计划”实施过程中,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平台,面向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重点企业,大力引进机器人及相关领域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

  《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广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经信创新〔2015〕453号),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7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粤府〔2015〕70号),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3日;

  《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关于遴选广东省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第二批)的通知》(粤经信创新函〔2017〕25号),发布时间: 2017年03年16日;

  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商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服务企业。

  1、管理规范。有明确的企业章程,规范的生产、技术和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的品质保证的能力和制度,依法纳税,守法经营,近两年无违规违法记录。

  2、企业规模。目前在册企业员工数不少于50人,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学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专职从事研发的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达20%以上。

  ①企业近两年年均出售的收益达5000万元以上,其中机器人年均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

  4、行业地位。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头羊,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或带动潜力,能够代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5、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企业设有或正在建设研发机构,有着先进的研究开发设施,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近两年R&D经费投入占出售的收益的比重平均达3%以上。至少拥有1项以上机器人领域核心发明专利(或其独占许可权)、软件著作权,整体技术水平居行业领先。

  7、产品市场。企业研发制造的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市场,在省内或国内已有一定的销售规模,或与其相关联企业(包括母公司、集团)建立了稳定的机器人应用渠道。

  ②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部门审计的近两年会计报表(2016年可提供企业会计报表);

  ④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级R&D机构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如未获得国家省市研发机构认证,可附企业成立研发机构的相关文件、研发机构牌匾照片等);

  ⑤企业人员花名册(花名册中含姓名、职务、学历、现任职部门。超过100人的企业,只列科学技术人员及专职R&D人员);

  ⑥其他反映企业某方面能力的证明材料,如机器人相关新产品鉴定证书、产品第三方检验测试报告、用户使用证明、企业及产品认证证书、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证书、列入市级以上项目计划的批准文件、牵头起草的行业以上标准、有效纳税证明、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1、企业申请,提交纸质材料(含电子版)到所在地市(区)经济与信息化主管部门。

  4、现场考察。必要时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依据申报条件对公司进行现场考察。

  5、公布名单。根据综合评审和现场考察结果,提出拟被遴选为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第二批)的名单,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无异议予以发文。

  6、结果应用。经评为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颁发证书和牌匾,并在机器人销售上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优先给予财政政策扶持。

  请申报企业认真填写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申报书(附件1,电子版可在省经济与信息化委网站下载本通知附件),根据要求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并装订成册后,将一式两份纸质申报材料(连同一式一份电子版)报送至各地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博士科技目前有19家分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各地,还自主研究开发了高企云一站式高企培育平台、孵化圈海量创新资源搭建企业与专家对接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实用平台。高企申报交流干货分享群:555630713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