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竞跑未来产业新赛道

日期:  2024-06-04   作者: 机器人资讯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技术落地生根,产业新赛道上的蓬勃景象,让上海这座城市活力迸发。

  随着新兴起的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上海形成了“3+6”新型产业体系,即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着力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022年7月,上海制定并发布了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产业发展3个行动方案,当年9月正式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对标国际前沿技术趋势,聚焦智能、健康、绿色等方向,提出了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五大方向。2023年6月,上海又发布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率先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上海要重点发展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智慧出行、汽车金融等服务领域。抓住全世界汽车产业变革调整的窗口期和机遇期,推动汽车产业化、智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研发设计、试验试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出行服务等全产业链能级。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抓住这一契机,通过AI赋能,让智慧科技打开汽车行业发展新格局。

  “对智能电动汽车而言,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真正的AI赋能,真正的深度智能化,让汽车可以变成一个自由行动的智慧生命体。”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说。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汽车智能化发展方面,智己汽车已取得积极进展。比如,智己汽车开发的智己L6全系标配的灵蜥数字底盘,通过全车三轴六自由度整车运动的协同管理,实现所有维度动态性能的联调联控,同时将过去汽车底盘硬件“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转化为“智能化团队协作”。“智慧汽车”让汽车与科技相结合,展现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

  上海持续以规模推广、能级跃升为重点,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及控制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加快推出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矩阵。今年以来,固态电池概念大热,顺势成为下一轮行业发展前沿技术之一,也是新能源汽车的兵家必争之地。据介绍,智己L6将率先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突破1000公里超长续航”“准900V超快补能”“整包无热蔓延不起火”等前瞻技术有望为用户消除里程焦虑、补能焦虑和安全顾虑。“今年年内,光年即将搭载上车,首批产品预计生产1000辆,这有望带来新的技术进步。”公关部总经理管熠中说。

  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集成、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的技术,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智能正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变革性引领作用,为此,《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上海计划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的突破,即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为形成机器人产业集聚,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经上海市经信委批准设立。该园区坐落在上海市宝山区,是上海首家以机器人命名的产业园区,2020年成为上海26个特色产业园之一,2023年被工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通过收回闲置土地、股权收购、整体租赁、与企业合作开发、空间置换、鼓励企业自主转型等多种方式,围绕机器人产业系统性发展。”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总经理刘宏说。

  记者了解到,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坚持以机器人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导产业的核心发展理念,通过推动建立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强化技术上的支持、丰富培训形式和手段,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聚高地。“园区将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及客户的真实需求,遴选出一批基础扎实、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机器人领域,建立场景应用‘供应库、需求库’,汇聚核心优势资源,组织推动‘机器人+’应用行动有序开展。”刘宏说。

  产业的集聚,让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道路更顺畅,将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更快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视比特(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部便选择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生根”。“选择落户在上海宝山区,看中的就是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内上下游企业的丰富性。”视比特(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荣兴表示,“无论是采买设备还是沟通合作,不出园区便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合作对象,落户宝山,还有助于补齐宝山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机器人产业链。”借助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未来视比特机器人上海研发中心将在上海整合全球资源,与更多优秀的合作伙伴协作,推动3D视觉技术与“数字孪生+云原生”工业智能软件平台的市场化,激发机器人行业的创新活力。

  在生物医药方面,《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上海要以创新突破、规模生产为重点,发展免疫细胞治疗、蛋白和多肽类、抗体偶联等生物技术类药物和新型疫苗,加快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技术产品的研究和转化。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生物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中心内外多方资源,推动生物医药科学技术创新、研发转化。上海持续布局,不断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跨国科创企业入驻,加快创新药研发进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总部位于法国的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医药健康企业,近年来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推出60余种生物医药科学技术产品,同时加速引入品,服务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

  十分看好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我们原计划5年引进25种品和疫苗,如今这个计划已经提前2年实现。”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表示,“上海的科创环境、营商环境良好,我们将加速把更多药物引进中国。”

  对于跨国科创企业而言,外商投资环境的一直在优化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信心来源之一。“随着投资规模逐步扩大,企业在中国的员工数量也在快速攀升,目前已近7000人,其中不乏外籍高品质人才,在个税有关政策方面有一些个性化诉求。”赛诺菲大中华区交流传播部负责人肖丹表示,针对这一情形,上海市税务部门及时响应、精准施策,组织成立了个税专家问诊团队,以“政策宣讲+上门辅导”的形式,聚焦外籍个人津补贴个税优惠政策、个人股权激励等内容,为企业答疑解惑,让国际人才更安心,公司发展更放心,进而让企业持续释放创新活力,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赋予新动能。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兼具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国际交流等九大功能,不断推动生物医药科学技术创新、研发转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任大伟表示,2021年10月成立的上海市生物医药投融资发展联盟,总计开展项目路演19期,为200多个处于早中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物医药项目完成技术合作与股权融资路演。“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全链条、一体化的平台服务,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大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