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生成式AI布局“物理智能”英伟达真能提前看到未来?

日期:  2024-06-10   作者: 机器人租赁

  北京时间6月2日晚,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开幕前夕,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进行了一场名为“揭开新工业革命”的主题演讲。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发言中,黄仁勋梳理并介绍了英伟达的最新产品和成就,表达了对于AI时代发展的持续看好,力推自家AI和Omniverse技术训练机器人及简化组装作业,他强调,非常期待属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时代来临。

  我们展望未来,机器人技术将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日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提及机器人技术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人形机器人,但实际上,它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想象。而机器人,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激发了我们无尽的遐想。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幻小说,机器人一直是我们探索未来、追求梦想的重要载体。

  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是否曾仰望星空,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创造出像神仙一样的生物?跟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幻想逐渐演变成了对机器人的设想。

  在中世纪的欧洲,炼金术士们试图通过神秘的仪式和配方,制造出能够为人类服务的机械人。虽然他们的尝试最终未能成功,但这种对机器人的向往却深深地烙印在了人类的文化记忆中。

  进入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的提升,机器人的概念逐渐从虚幻走向现实。18世纪的工业革命,让人类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巨大潜力。一些先驱者开始尝试制造简单的机械装置,以模拟人类的动作和功能。这些早期的机器人虽然功能有限,但它们的出现无疑为后来的机器人技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的提升,机器人开始具备了更复杂的功能和更强大的能力。1961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I号”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装配线上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标志着机器人时代的正式来临。从此,机器人开始在制造业、医疗、家庭等领域发挥逐渐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的崛起为机器人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机器人不仅仅可以执行复杂的任务,还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也会有更多的行业会围绕着机器人来进行生产与工作。

  元宇宙新声认为,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想象是千奇百怪,甚至天马行空的,毋庸置疑的是机械化并没那么“炫酷”但它将成为常态,工厂将全面实现自动化,机器人将协同工作,制造出一系列机械化产品。它们之间的互动将更加密切,共同创造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

  其实,当人们在谈论机器人时,更多的是在谈论人形机器人,黄仁勋表示:“但这并不完全正确。一切都将是机器人。”机器人将遍布所有工厂,工厂将实现对机器人的统筹,而这些机器人将制造新的机器人产品。

  在黄仁勋的构想中,下一个由机器人工厂内的机器人制造的高产量机器人产品可能是人形机器人,最容易适应世界的机器人也是人形机器人。

  他强调了机器人和AI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AI的新一波浪潮是物理AI。AI能够理解物理定律,并与人类并肩作战……机器人和物理AI正在成为现实,而不仅是出现在科幻小说中,这真的很让人兴奋。”

  物理AI正引领AI领域的新浪潮,它们深谙物理定律,并能自如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此,物理AI不仅需要构建一个精准的世界模型,以理解如何解读和感知周围世界,更需具备卓越的认知能力,以深刻理解我们的需求并高效执行任务。

  当下,我们正真看到,由物理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将彻底改变行业。这不是未来,这正在发生。

  该小组领头人之一、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Jim Fan彼时也给出了与黄仁勋相似的说法:未来每一台移动的机器都将是自主的,机器人与模拟智能体将和iPhone一样无处不在。“我们正在打造基础智能体:一个具备通用能力的AI,其能在虚拟与现实的多个世界中学习怎么样熟练行动。2024年将是机器人之年、游戏AI之年、模拟之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AI的中心逐渐从聊天往机器人发展,加码投资的也大有人在。

  此前,OpenAI已重启被放弃的机器人团队,有知情的人说,这个新组建的机器人团队已经初步形成,并已经运作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OpenAI副总裁、前机器人小组成员Peter Welinder表示,“我们始终计划重返机器人领域,与Figure AI的合作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即探索在高性能多模态模型驱动下,机器人能取得的卓越成就。”

  元宇宙新声认为,在这次黄仁勋对于机器人的演示后,我们得知原来英伟达是那个离“机器人”更近的厂商,而且他们的一些技术已应用在了不少行业中,并在现实世界中自主执行复杂任务。但相信各大科技厂商们也慢慢的开始在布局机器人领域,其中的差距也只是毫厘之间。

  我们发现,在一些领域中,关于机器人的一些想象,在黄仁勋在主题演讲后,已经不单单是展望,而是正逐步成为现实。

  谈到机器人与人的融合,黄仁勋表示:“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服务市场。首先,我们致力于为不一样的机器人系统打造平台:机器人工厂与仓库专用平台、物体操纵机器人平台、移动机器人平台,以及人形机器人平台。这些机器人平台与我们其他众多业务一样,依托于计算机加速库和预训练模型。”

  我们看到,英伟达运用计算机加速库、预训练模型,并在Omniverse中进行全方位的测试、训练和集成。众所周知,机器人仓库的生态系统极为复杂,需要众多公司、工具和技术来共同构建现代化的仓库,但如今仓库正逐步迈向全面机械化,终有一天将实现完全自动化。

  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英伟达为软件行业、边缘AI行业和企业来提供了SDK和API接口,同时也为PLC和机器人系统设计了专用系统,以满足多种领域的多样化需求。这些系统通过集成商整合,最终为客户打造高效、智能的仓库。

  英伟达展示了全球最大电子制造商之一Foxconn如何在Omniverse平台上开发其工厂的数字孪生。Omniverse是一个能够在虚拟环境中集成来自领先行业工具(如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Teamcenter等)3D数据的平台。

  Omniverse帮助Foxconn的团队优化操作流程的设备布局,AI摄像头通过英伟达Metropolis监控工人安全。然后,Foxconn能够正常的使用工厂数字孪生作为虚拟培训环境来模拟、测试和验证其基于英伟达Isaac Perceptor加速库构建的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以及由英伟达Isaac Manipulator AI 模型提供支持的 AI 机器人机械臂。

  Foxconn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刘扬伟表示:“AI和机器人技术有望为制造业带来非常大改变,在提高工厂车间安全性的同时明显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将英伟达Omniverse、Metropolis和Isaac整合到运营中,我们大家可以创建出用于训练机器人的复杂工厂数字孪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优化工作流并减少相关成本。”

  另外,在黄仁勋的演讲现场放出了很多demo,很多工厂在英伟达Omniverse里建造了一个完全模拟现实的自助工厂,以及基于Isaac平台开发的AI机器人。

  英伟达机器人和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表示:“制造业的AI时代已经到来。生成式AI和数字孪生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正在逐步的提升各个工厂的自主化水平。借助NVIDIA Omniverse、Metropolis和Isaac,工业ECO可以加速采用自主技术,帮助工厂提高运营效率并减少相关成本。”

  目前来看,一百多家公司正在采用Isaac来仿真、测试和验证机器人应用,这中间还包括海克斯康、富世华和MathWorks。Agility、波士顿动力公司、Figure AI、傅利叶智能和Sanctuary AI正在使用Isaac Lab。

  我们正真看到,而在Computex上,我们看到慢慢的变多的企业,正在使用英伟达的Omniverse、Metropolis和Isaac,来扩展自身的边界,这也使他们距离未来更接近。黄仁勋的演讲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我们也用它当作文章的结尾,他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有朝一日,移动的物体都将实现自主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