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武昌区彭刘杨路,一辆搭载有摄像头的“小车”钻进下水道,卷扬机将名为“玻璃纤维树脂软管”的柔性材料缓缓拖入,到达破损区域后,充气机开始鼓风,该材料逐渐变成筒状并紧紧贴附在管道内壁上,经过小车上的LED灯一烤,便给破损的内壁穿了一层“新衣”。原本需要几天且要将道路开膛破肚的地下管网修复“手术”,现在仅需半天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免开挖完成。
一旁,来自欧美的客户代表不时拿出手机拍摄记录,并与技术人员频频交流。此前,该企业已采购了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仪股份”)的紫外光固化设备和材料,此行专程前来观摩应用场景。
眼下,中仪股份研发出的地下管网检测及修复设备不仅完成进口替代,还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月3日,武汉市江夏区邢远长街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台管道检测机器人钻进管道后开始探视周边情况。电脑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出管道内部的视频图像、全景图、横断面轮廓、色谱图等多项数据,对管道变形、缺陷等,进行量化、标注。这是中仪股份自主研发的管道内窥摄像检测机器人。
以往,我国排水管道检测长期由工人下井完成为主,危险性不可预测,检查效果差、成本高、检验测试的数据无法精确分析。欧美国家多年前就发明了管道检测机器人,一直使用模拟传感器。但我国排水管网错综复杂、分布密集,与国外管网结构存在比较大差异,无法直接照搬国外经验。中仪股份与各大高校合作攻克技术难关,于2016年将模拟传感器升级为数字传感器,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数字高清CCTV检测机器人,可给地下管网做“胃镜”,生成管道全景三维模型,帮助技术人员在1分钟内精准找出破裂、沉积等问题,分辨率提升10倍以上。
“根据全景量化数据,系统可自动找出缺陷点位,不错判、漏判,指导精准修复。”中仪股份首席财务官向杰介绍,以往没有精确的破损数据,修复时只能扩大修复面积,浪费材料。
管网改造修复犹如一台大型手术,过去常常要开挖马路,存在耗时长、散发异味、导致堵车等问题。在国外基础上,中仪股份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紫外光固化整段及局部修复设备,并开设首家国产化产线的修复材料生产基地,填补了我国非开挖修复装备的产业化空白。目前,该修复设备的产能为100台(套)/年;修复材料年产能400公里。
向杰介绍,目前国内管道修复市场主要是依靠进口,中仪股份自主研发的紫外光固化设备及材料较国外品牌性价比更优。该公司使用更节能环保的LED灯替代汞灯,汞灯寿命一般为800—1000个小时,替换为LED灯后,至少可使用2000个小时,且材料更环保、稳定性更高。
为助力提升城市管理上的水准,中仪股份研发“鲲鹏”智慧排水管网信息平台,借助移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管网的资源管理养护、管道修复、监测预警等全生命周期运维监管,帮助管线规划有关人员更有效地设计、维护管线,为水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决定依据。目前,该公司已落地实施了30多个管网信息化项目,运维管理了近万公里的排水管网。
在稳步扩大国内份额的同时,中仪股份也在积极扬帆出海,已获得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9国专利授权。2023年,其紫外光固化设备及材料市场中海外份额占比约三成。
随着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中仪股份出口额连续7年实现正增长,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南非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今年,中仪股份将一边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一边将海外市场作为新增长点,聚焦修复设备及材料重点开拓北美、欧洲、中东、澳洲等市场。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