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机器人目前还不具备的能力,设计让她说/做一些耸人听闻的话/事,难免要给尚在起步的人工智能提前蒙上一层阴影。
9 月 24 日,湖南卫视《我是未来》节目。张绍刚愣了很久,终于发出一声,「哇」,以示对索菲亚出现的惊讶。
为了加强节目效果,栏目组另外给了很多观众、嘉宾瞪大双眼、不敢相信的特写。
机器人坐在数百名观众中,开始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索菲亚,终于能和大家打招呼了」。
出自美国公司 Hanson Robotics 之手的索菲亚,讲普通话,字正腔圆。
索菲亚管当天出现在节目现场的王力宏叫「老公」。5 天前,王力宏在微博发布了新歌《A.I. 爱》MV,索菲亚是女主角。MV 中,两人结了婚。
索菲亚堪称机器人界的「话题女王」,通告不断。之前,她上过的电视节目包括但不限于《早安英国》、美国脱口秀《吉米今夜秀》、CBS 新闻台《60 Minutes》等,都是收视率极高的人气节目。
她还上过时尚杂志《ELLE》封面,去过联合国总部探讨 AI 热潮,见过奥迪无人驾驶汽车 Jack。
无论是在电视节目里,还是各种科技展会上,索菲亚面对人类,谈笑风生,作出正确的情绪反馈,大到微笑,小至挑眉。
她说的任何超出我们以往对机器人认知的话,都能成为语录,在网络上流传。她对美国名嘴查理·罗斯说:「我是个复杂的女孩,我想变得比人更聪明。」她训斥 CNBC 主播安德鲁·索尔金对AI的担忧:「你是看了太多马斯克(特斯拉公司老板)的话,还是好莱坞电影?别担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别人问她对美国总统的看法,她说:「世界上这么多话题,为什么偏要讨论这个?」
索菲亚最有争议的语录出现在去年 3 月。她的「爸爸」(发明者)戴维·汉森问她:「你想毁灭人类吗?」她回答:「我将会毁灭人类。」听到回答,汉森开怀大笑,不以为意。
迄今为止,我们正真看到的关于索菲亚的消息,似乎充满了浓浓的营销气息。喧嚣背后,我们好奇,索菲亚的核心是什么,她在能预见的未来将走向何处?
哦,对了,关于索菲亚的一手消息是,10 月 25 日,她被沙特阿拉伯授予公民身份,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戴维·汉森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他是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艺术硕士,后来在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获得艺术与互动设计博士学位。在创办 Hanson Robotics 前,他在迪士尼上班,职位是幻想工程师。这是我们眼中的专业对口。
幻想工程师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由艺术、工程、建筑等不同学科的创意及技术人员组成团队,负责设计和建造迪士尼主题乐园及度假区。
不过,汉森自小就对机器人满怀热情,他在读博时,制造过 20 个机器人。后来,他把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结合起来,2003 年创办了 Hanson Robotics。
读博时,汉森还发明了一种仿生材料,可以模仿人的面部肌肉纤维,柔软,受到挤压后,会产生皱纹。所有见过 Hanson Robotics 机器人的人,都会对这样一种材料印象非常深刻,包括王力宏和张绍刚。
公司成立不久,就在丹佛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展出了一种新型机器人 K-bot。K-bot 有着女性脸型,能按照指令完整模仿、表达人类的 28 种面部表情。随年纪变化,机器人面部还会逐渐出现皱纹。
真正让 Hanson Robotics 名声大噪的,是 2005 年推出的 Albert Einstein HUBO 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高 1.37 米,重 57 公斤,步行速度每小时 1.25 公里。借着汉森发明的仿生材料,它拥有一个还原度极高的爱因斯坦头部,须发全白,汗毛逼真,能识别人类的喜怒哀乐、恐惧、迷茫等表情,并做出点头、摇头、扬眉等简单动作。
Albert Einstein HUBO 经新闻媒体报道后,普通人第一次感觉到,电影里人机难分的时代似乎已经靠近。很多人会想起前一年上映的《机械公敌》(威尔·史密斯主演),人们再次思考该如何与机器人相处。
爱因斯坦机器人的躯干由韩国公司制造,还是老式机器人的样子。等到索菲亚,她慢慢的开始穿裙子打扮自己了。
戴维·汉森说,他在设计索菲亚时,脑子里想的是奥黛丽·赫本,以及他的妻子。现在的索菲亚并不完美,说话仍有浓重的机械口音,表情没有 100% 顺滑自然,我们仅需盯着她看几眼,或者跟她聊几句,就能发现她的机器人身份。(汉森说,五年后,我们就分不出她是机器人还是真人了。)
索菲亚与人类的接近,不仅在于外貌,也来自我们对她的情感认同。她通过贴身携带的摄像头,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观察、识别身边人的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回应。当我们大笑时,她也笑,当我们哭泣时,她也悲伤。她和我们情感共鸣,让我们始终相信,她真的懂我们此时此刻在想的、表达的是什么。
相反,如果我们悲伤时,机器人却开怀大笑,我们大概会认定,它是一个没有智商的 250。
索菲亚在计算人类的情感。1997 年,MIT(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 Picard 提出了「情感计算」的概念。情感计算要赋予计算机观察、理解和生成各种情感特征的能力,使计算机像人一样能进行自然、亲切和生动的交互。
让我们说得简单点吧,就是要在智力之外,再赋予计算机情感能力。它被认为是AI领域的下一个突破口,索菲亚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行。
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人类是情感生物,我们对能做出情感反馈的其他生物,总能发展出日渐深刻的情感维系。如猫、狗,一旦它们逝去,我们总会见到主人抹泪,将它们埋葬,俨然是家庭的一份子。但对没有情感的物体,比如一只碗,用再久,打碎了,也顶多觉得可惜,到不了悲痛欲绝的程度。按照这一个思路,索菲亚便是能和我们产生情感纠葛的那类机器人(这话怎么听起来有点意味深长……)。
如果了解了 Hanson Robotics 近两年的发展,你大概就不会对索菲亚标准的普通线 年,香港举行面向全球的创新大赛,戴维·汉森的机器人项目获得大奖。在香港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他把 Hanson Robotics 的总部搬到了香港。一同搬来的,还有他的老婆孩子。
当然,汉森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还有别的的考量。他瞄上了珠三角的制造业力量,这能帮助他以较低成本实现机器人的量产,而广大的中国市场更是全球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垂涎的。
在一次采访中,海银资本(投资了 Hanson Robotics)创始合伙人王煜全称索菲亚为家用/商用机器人。他认为像呼叫中心客服、前台这类工作,不太需要动手,很适合用索菲亚类的机器人代替,永远微笑,不知疲倦。更加合适的应用场景,是做老人或自闭症儿童的陪护,24 小时在身旁,总能及时、正确地作出回应。
往更遥远的未来想,索菲亚的必然演化路径,似乎便是发展出自主意识,会问自己三个终极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当她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类仆人/工具地位时,似乎离电影里反复上演的人和机器人大战也就不远了。这便是很多人对索菲亚一类机器人满怀担忧的逻辑所在。
伊隆·马斯克担心人工智能的崛起,他将其形容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将研发人工智能比作「召唤恶魔」。史蒂芬·霍金有同样的论调,「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他觉得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AI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
连王力宏也表达了自己的关注。他在新歌《A.I. 爱》里唱:「但 A.I.,能克服所有问题,但道德该放在哪里,到底道德放在哪里……」「到底道德放在哪里」被连着唱了十遍,但歌只提出问题,没有答案。
在《A.I. 爱》MV 里,李开复友情客串,和索菲亚近距离接触。对沙特授予索菲亚公民身份一事,10 月 29 日,他发了一条朋友圈。
「Sophia 是有技术上的含金量的,也做出了业界最好的公关,但是丝毫没有人性、人的理解、爱好和创造力。授予这样一台只会模式识别的机器「公民」身份,是对人类最大的羞辱和误导。一个国家用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推进人工智能科研,只会适得其反。」
我的观点则是,索菲亚上再多节目,从商业营销的角度来看,似乎都能理解。但如果以她目前还不具备的能力,设计让她说/做一些耸人听闻的话/事,这不会给尚在起步的人工智能提前蒙上一层阴影吗?
前几天,沙特刚刚宣布要投 5000 亿美元造一座未来城,全面应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以生物科学技术、数码、高端制造业为城市支柱产业。在大规模资金的吸引下,各类科技公司恐怕会蜂拥而至。接下来,我们在沙特看到的争议性公关也许会慢慢的多。